中泰两国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暹罗是泰国过去的名称,据古籍记载,中泰两国的交往始于汉代,尽管当时泰国尚未统一为一个国家,但两国间的经济交流已悄然展开。随着历史的演进,至元代泰国实现统一,两国关系更加频繁且密切,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多个层面。
外交起源
外交关系的起源可追溯至汉代,然而,那时的交往主要局限于经济贸易,政治交往尚未出现。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朝贡制度的建立,两国关系开始具备政治色彩,标志着中泰政治交往的起点。元朝时期,双方的政治交往关系进一步加深,为后来的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朝贡制度时期很重视两国之间政治交流,使得南北朝以来中国与泰国之间保留了双方国家的政治交往关系。
经济起源
泰国是我国第十二大贸易国,占我国全年外贸总额的2.13%。
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我国与泰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263亿美元,同比下降5.0%。如果按人民币计价,我国与泰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874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我国对泰国出口5322.26亿元,同比增4.5%我国从泰国进口3552.04亿元,同比下降5.6%;我国顺差1770.23亿元。
十年来,中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99倍(绝对值增加了4411亿元),其中我国对泰国外贸出口额增长2.53倍(绝对值增加了3216亿元),外贸进口额增长1.51倍(绝对值增加了1195亿元)。
在经济贸易方面,中泰两国的往来尤为密切。近年来,中泰外贸进出口总额显著增长,显示出两国经济合作的强劲势头。随着中老铁路的常态化运营、中老准轨与泰国米轨的顺利对接,以及中泰高铁的加快建设,未来两国间的贸易机会将更加丰富多样。
文化起源
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中泰文化的融合在宗教、文化风俗、语言文学等多方面都有体现。
在宗教方面,中国的传统教派——道教早已扎根于泰国,著名的暹罗代天宫、南窑妈祖宫、华光宝殿等泰国道教宫观吸引着来自各府的信徒膜拜;在文化风俗方面,中国文化中的祭祖习俗、过春节等在泰国也非常重要,一到正月,各种灯会、舞龙舞狮、庙会等喜庆仪式就争相亮相,在语言文学方面,泰语中有很多中国音的词汇。据相关统计,泰语中借用汉语的词汇占总词汇的1/3左右。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也颇受欢迎,如《三国演义》《西汉通俗演义》《西游记》等中国经典著作,吸引了大量泰国读者。其他方面,如医药、航海、耕植等皆能找到中华文化的影子。
中泰文化融合已经深入泰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之上汉语拥有肥沃的发展土壤。
教育互利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发展,和高铁项目的合作开展,越来越多的精通中泰经济文化及精通中英泰三国语言的人才被重视和被需求。
教育部前部长(周济)与泰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中泰两国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两国高校颁发的学历学位互认。
值得关注的是,中泰迈入“免签时代”,两国人员交流将迎来新高潮。今年1月,中泰两国正式签署了互免签证协定。该协定自今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中泰双方的人员可以免签入境对方国家从事学习、工作等活动。此举不仅有利于中泰两国加强人文交流,还能进一步帮助泰国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医学起源
在医药领域,随着华人的不断涌入,中医中药也逐渐传入泰国。早在阿瑜陀耶城创立之初,华人医师便开始在此出售药材药品,并以其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泰国人民的尊敬。两国医师在行医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中医治疗的需要,泰国药材业也蓬勃兴起,为两国医学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中泰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均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泰交流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中泰人民交往也更加密切,相信两国人民将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